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

關燈
在煉鋼高爐的幫助下,一下子把鋼鐵的成本壓縮到了極致,這讓趙信非常滿意,本以為,極限大概是七八文左右,這基本上就是價格相比的後世鋼鐵的價格,可誰知道,居然會這麽低。

趙信絕的,一方面,是這個時代的人工成本,相對而言不高,另外一方面,恐怕就是這個催化劑的作用了。

這個看起來簡單,卻在歷史之中失傳的催化劑,居然有這麽大的功效,在簡陋的,只是最初鋼鐵高爐的前提下,就能夠達到4文的水準,未來,伴隨著技術的提升,比如說,一次性1000噸,甚至2000噸的大型平爐,再比如說,使用氧氣吹頂,甚至是轉爐的工藝,那不是意味著的價格會更低。

趙信對於鋼鐵了解不多,可是牛大力卻非常了解,在他簡單的介紹之下,趙信才發現,沒有那麽簡單。

高爐對比鐵匠臺,有巨大的提升,成本也可以降低到很低的程度,可是鐵匠臺,還是必不可少。

原因很簡單,高爐產出大,一次性100噸左右,很自然,不能精細到某一個環節,最多,是做出,各種類型的鋼板,鋼錠,還要趙信所說的螺紋鋼和管材。

除此之外,再如同鐵匠臺那樣,一下子加工那些精細的東西,或者是半成品,有些困難了。

可是最大的問題已經解決的,未來,就是以簡單的鋼筋,鋼錠,螺紋鋼,管材一樣的存在,這些都是大宗的用途,至於小型日用品的加工,可以選擇合適的鋼錠,然後進行加工,鐵匠臺可以省去很多工序,比如說,原料鐵和鋼的來源。

這樣一來,可能在工序上面要繁瑣一點,可是相對於價格,是可以接受的,成本下將了四分之三,代表著利潤增加的。

在牛大力看來,趙信應該穩定價格,甚至因為鋼材質量的提升,稍稍的提升一點價格,卻沒想到,趙信已經準備降價了。

今年的價格,伴隨著合同已經簽訂,準備保持原樣,一旦進入到明年,續簽合同的時候,各種鋼鐵的價格,還會下降一半,也就是說,從現在的均值35文左右,降低到17文,這已經逼近之前的成本價格。

並不是說,趙信非常大方,看著錢不去賺,實際上,以目前北宋的情況,這些錢隨便可以賺到。

可是,他的目標,不是成為一個富豪,實際上,憑借著鐵匠作坊,肥皂,還有堿面,他已經可以成為首富了,每年3000萬貫的凈收入,這真的是富可敵國,還是北宋這樣經濟繁盛,收入巨大的國家。

換成明朝那樣的小家子氣,財政收入最景氣的時候,也不過是幾百萬兩而已,跟北宋差別巨大。

他更希望就是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,而鐵和鋼,就是基礎之一。

氣候和地域上面,加上生活習慣上面,農耕民族跟游牧民族來說,在身體素質上面,有巨大的差別。

北宋想要培養一個騎兵,無論是馬,還是花費,還是長期的訓練,耗費的成本巨大,要保證馬力,必須要給馬上好的飼料,有時候,一匹馬的夥食,比起人要貴,而且貴的多。

就這樣,訓練出來的騎兵,也只是合格而已,除了少數的天賦異稟,剩下,跟游牧民族的普通騎兵相比,就有巨大的差別。

原因很簡單,游牧民族被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,廣闊的草原,豐美的草場,讓他們從出生開始,幾乎就是在馬背上度過,就如同吃飯走路一樣,這是習慣。

當一種技能,形成一種生活習慣的時候,對於技能的掌握,還不是可怕的要命,更別說草原上混亂的黑森林體系。

勝者為王,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,沒有一個平穩的王國,草原上奉行的是叢林法則,誰的拳頭大,誰就有理。

這種情況下,個體的戰力,體能加上騎兵這個天然的兵種優勢,造成了游牧民族的強勢。

在火槍沒有改變這個世界之前,在成熟的火槍,沒辦法大規模的應用於戰爭之前,鋼鐵,是唯一可以增加北宋底蘊的東西。

北宋禁軍為什麽只有80萬,為什麽不配備大量強弓,配備大量的步人甲,原因就是因為財務問題,80萬禁軍,已經是一個可怕的消耗,這個消耗,連北宋都承受不了,現在趙信的出現,如同一個強心劑,打入了北宋的血脈之中。

4億鐵料,已經遠超過北宋日常的采購量,這些先不說,是進入到軍事領域,還是別的,總體而言,會讓北宋的潛力增加。

接近萬套的精鐵步人甲,加上更加精良的普通步人甲,步人甲的總數,最少增加了10萬以上。

這也就是意味著,10萬重步兵的增加。

不管後世,對於北宋的軍事評價,是多麽地,北宋步人甲,一直是北宋的核心中間,是對抗游牧民族重騎兵的重要屏障,他們的增加,對於戰鬥力的提升,非常的明顯。

在35文左右的均價,北宋就可以購買這麽多的,如果在降低呢,降低到17文,也就是原來一斤鐵的錢,變成了兩斤,哪怕最終訂購,打打折扣,再提升個50%,北宋的戰鬥力會更強。

熱武器不容易,哪怕擁有了鋼鐵,擁有了黑火藥的配方,甚至是掌握了硝酸,這麽一個火藥之中,至關重要的東西,可是要跨過這個界限,也不容易。

可能是幾個月,也可能是一兩年,甚至十年,在這個期間,真正作為國家的屏障的,就是北宋的這些禁軍。

除了軍隊上面,對於鋼鐵的使用之外,民用更是一個的廣闊的領域。

日用品可以方便老百姓的生活,這個暫且不論,鋼鐵工具的使用,會提升各行各業的效率,特別是農業方面。

北宋缺馬,缺乏大型牲畜,很自然,這個勞動力,就壓在了普通民眾的身上。

想同的發展時期,相似的環境,中國可以孕育出這麽多人,一方面,是因為的政治經濟,大一統的理論,從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,大一統的理論,就成為了人們的共知,哪怕是分裂時代,每一個帝王,也渴望統一,成為真正的皇帝,而不是割據一方的皇帝。

這樣,會起了很多的紛爭,在分裂和戰亂的時候,戰爭不斷,可是一旦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王朝,王朝的發展非常迅猛。

一般200年以上的王朝,人口都會激增,一直到土地承受不了為止。

土地代表著糧食,足夠的糧食產出,才是王朝穩定的關鍵,其他都是末節,這才是三國演義開篇時候的根本,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。

人要活著,必須吃五谷雜糧,必須要有吃的,才能夠活下去,一天不吃餓得慌,七天不吃,就死定了。

王朝後期,那些揭竿而起的農民軍,從黃巾軍,到黃巢,再到明末的李自成,張獻忠,從最初的時候,那真的是手無寸鐵。

是什麽支撐著他們,跟武裝到牙齒,遠超過他們的政府軍戰鬥,不是什麽信仰,更不是什麽野心,只是一個求生的本能。

活不下去了,要麽卑微的餓死,要麽揭竿而起,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,從程勝吳廣說出這句話之後,這也成為,絕大多數王朝,在末期,所無法避免輪回。

糧食來源於哪裏,土地,更多的,可以供莊稼生長的土地,這是根本,原則上,越多的土地,能夠養育的人口越多。

在土地恒定的時候,種植的技術,就成為了提高最根本的來源,這個技術包括了莊稼本身的種植技術,比如說,挑選良種,培育更好的,追肥追水,除草收割。

另外一方面,工具的使用,良好的工具,可以提升效率,比如說,耕地之中,最耗費力氣的犁地一樣,一代代耕犁的產生,讓效率提升,到了宋朝達到了一個極致。

可是大部分耕犁,使用的都是木質的,這樣價格便宜,卻不耐用,使用也不方便,而沒有足夠的鐵,只能使用尖端,這樣效率並不高。

如果鐵的價格大幅度的下將,讓鋼鐵的工具普及,絕對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勞動效率,降低勞動強度。

中國人,跟其他人種最大的不同就是勤勞,沒有勤勞,就不會有輝煌的中華文明,沒有勤勞,就不會有如此多的人口,只要是鐵器價格下降,肯定會帶來耕地效率的提升,農民可以去開墾更多的土地,增加耕地面積,同時,效率提升,也會提升糧食產量。

在目前的這個關口,未來可能有長達百年的小冰河氣候,這個或許是間歇的,或許會造成較大的水旱災害,可是鐵的大量使用,絕對可以讓北宋擁有更多的底蘊,多災多難的北宋,趙信覺得,任何一個增加底蘊的方法,都是合適。

趙信這一番心思,沒有跟任何人去溝通過,也沒有必要溝通,在定海軍,他就是唯一的王者,只要不撤銷定海軍節度使的這個位置,他就可以隨便的處理一切的,連生殺予奪都可以自主,更別說簡單的商品定價了的。

鋼鐵廠的興建,交給牛大力,還有從大名府過來的那些大匠們,有了之前的實驗和經驗,不會有任何的問題,他的心思,更多,就放在定海軍上了。

之前只是一個統籌和全局,現在,要詳細到基礎了,他必須找到,急切需要辦事情,然後,如同突破重點一樣,先把這些處理了,然後,就順其自然的發展,就如同鋼鐵廠這樣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